亚马逊TIC直接验证来袭,卖家们的“合规大考”来了!
亚马逊又出新规,TIC 直接验证是啥?在竞争激烈的跨境电商领域,亚马逊一直以其严格的规则和频繁的政策调整,牵动着无数卖家的心。近日,亚马逊又扔下了一颗 “重磅炸弹”——在美国站推出TIC直接验证新规,这一变化将深刻影响卖家的运营模式。
简单来说,TIC 是检验、检测和认证(Testing, Inspection and Certification)机构的英文缩写。而此次亚马逊推行的TIC直接验证,要求部分品类产品合规必须通过亚马逊认可的TIC机构进行直接验证。以往,卖家自行上传合规报告的传统模式,在适用TIC直接验证流程的品类中不再可行。这意味着,亚马逊在产品合规监管上迈出了更为强硬的一步,旨在从源头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。
从平台的角度来看,亚马逊此举不难理解。随着平台上商品种类和数量的爆炸式增长,确保每一件商品都符合安全和质量标准,成为了维护平台信誉和消费者权益的关键。通过引入TIC直接验证,亚马逊将合规审查的重任,交给了专业的第三方机构,不仅简化了自身的审核流程,也提高了审核的专业性和准确性。
哪些卖家会被“波及”?
目前,这一政策主要在美国站实施,后续不排除会扩展到其他站点。受影响的品类包括电动交通设备、膳食补充剂、眼科药物商品、皮肤美白商品等。这些品类大多与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密切相关,亚马逊加强监管力度,旨在最大程度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。
如果你是从事这些品类的美国站卖家,那么务必打起十二分精神,及时关注自己产品的合规状态,以免因小失大,导致产品被下架,影响店铺的正常运营。
传统模式 “失灵”,卖家面临哪些挑战?
对于受影响的卖家来说,TIC直接验证带来的,不仅仅是规则的改变,更是一系列实际操作中的挑战 。
成本增加是首当其冲的问题。以往卖家自行选择检测机构,在价格上有一定的议价空间 。而现在,必须通过亚马逊认可的TIC机构进行验证,这些机构的服务费用可能相对较高,且所有检测和验证费用都由卖家承担。对于一些中小卖家而言,这无疑增加了运营成本,压缩了利润空间。
时间成本也不容忽视。新的验证流程涉及与指定TIC机构的沟通、样品寄送、检测周期等多个环节,整个过程可能会耗费较长时间。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出现问题,如报告需要补充或产品需要重新检测,那么产品上架或继续销售的时间将进一步延迟,这对于时效性要求较高的电商业务来说,可能会错失销售良机。
沟通和协调难度也有所增加。卖家需要与陌生的TIC机构建立联系,确保对方能够准确理解自己产品的特点和需求。在语言、文化和业务习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,沟通成本可能会增加,甚至可能因为误解而导致检测结果不理想。此外,卖家还需要及时跟踪检测进度,与亚马逊平台保持沟通,确保整个验证流程的顺利进行。
合规之路,卖家如何应对?
面对TIC直接验证带来的挑战,卖家并非束手无策。只要积极应对,提前规划,依然能够在新规则下保持业务的稳定发展 。下面,我们将分别从在售商品和未售商品两个角度,为卖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。
1、在售商品:步步为营保销售
对于正在销售的商品,卖家首先要做的,就是密切关注“管理您的合规性(MYC)”页面。在这里,你可以查看商品的合规状态和到期日期,及时了解平台的要求。一旦发现有未完成的合规请求,要立即行动起来。
具体操作如下:登录MYC页面,找到“未完成请求”,点击 “添加或申诉合规性”,然后选择“请求实验室服务” 。接下来,勾选需要检测的ASIN,从亚马逊认可的TIC机构列表中选择一家。在选择时,要综合考虑机构的信誉、服务质量、价格和处理时效等因素。不妨多与几家机构沟通,了解他们的报价和服务细节,再做出决定。
选择好TIC机构后,填写并确认实验室寄样地址。随后,与 TIC 机构取得联系,确认报价,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寄送样品或现有测试报告。如果已有报告,别忘了告知TIC机构,他们会对报告进行评估,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检测。
在整个过程中,要保持与TIC机构的密切沟通,及时了解检测进度。TIC机构完成检测后,结果会自动上传到亚马逊平台。卖家只需定期检查MYC页面上的合规状态,若显示“通过”,商品便可继续正常销售;若显示“未通过”或“未完成”,则要尽快查明原因,采取相应的措施,如补充材料、重新检测等。若对检测要求存在异议,还可通过申诉功能说明理由。
2、未售商品:提前规划早布局
对于尚未上架销售的商品,卖家可以借助亚马逊的帮助页面和合规性参考工具,提前确认产品是否需要通过指定的TIC机构完成合规。这就好比在出发前先查看地图,明确路线,避免走弯路。
具体来说,卖家可以在卖家中心搜索“合规性参考”,进入帮助页面后,点击合规性参考工具。
具体操作如下:登录MYC页面,找到“未完成请求”,点击 “添加或申诉合规性”,然后选择“请求实验室服务” 。接下来,勾选需要检测的ASIN,从亚马逊认可的TIC机构列表中选择一家。在选择时,要综合考虑机构的信誉、服务质量、价格和处理时效等因素。不妨多与几家机构沟通,了解他们的报价和服务细节,再做出决定。
通过提前规划,卖家可以在产品开发和采购阶段,就将合规成本和时间因素考虑在内,避免因合规问题导致产品无法按时上架。同时,也可以与供应商沟通,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,从源头上降低合规风险。
常见疑问解答,消除卖家困惑
面对新政策,卖家们心中难免有诸多疑问,下面,我们将选取一些常见问题,为大家一一解答。
Q:已有报告能否使用?
A:如果实验室为ISO17025认证,报告可被接受,但仍需通过TIC进行验证。卖家在选择TIC机构后,可将已有报告提供给对方进行评估,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检测。
Q:能否更换TIC机构?
A:可以。如果卖家在与选定的TIC机构合作过程中,发现其不符合预期,如报价过高、服务质量不佳或处理时效过长等,可以取消当前选择,并重新选择其他TIC机构。
Q:为何已有报告仍需付费?
A:直接验证评估的是整个产品的合规性,不仅限于已有报告。TIC机构需要对产品的安全性、合规性进行全面审核,因此即使卖家已有报告,仍需支付验证/认证费用。
Q:产品被误分类如何处理?
A:若卖家认为产品被误分类,导致需要进行不必要的TIC直接验证,可以通过合规申诉功能提出异议。在申诉时,要提供充分的证据,说明产品的真实类别和合规情况,以便亚马逊重新评估。
亚马逊TIC直接验证的推出,无疑给卖家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;但从长远来看,这也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。通过严格的合规审查,不仅能够提升平台上产品的整体质量,保护消费者的权益,也能为诚信经营、注重产品质量的卖家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。
在这个快速变化的跨境电商领域,卖家们唯有积极拥抱变化,及时调整经营策略,严格遵守平台规则,才能在风浪中稳健前行。希望本文能为各位卖家提供有益的参考,祝愿大家在亚马逊的征程中,一帆风顺,再创佳绩!
0 回答
默认排序
时间排序
暂无评论,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