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文带你走出气候友好认证的五大误区
在亚马逊平台,气候友好绿标已然成为提升产品销量与流量的重要助推器。随着大批商家投身绿标产品行列,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关注度日益高涨,围绕绿标产生的误解也越来越多。本文,我们就来系统梳理气候友好认证常见的五大误区,为大家拨开迷雾,答疑解惑。
误区一:气候友好认证等同于产品碳足迹认证
气候友好认证和产品碳足迹认证紧密相关,但绝不能划等号。气候友好认证是亚马逊精心打造的环保计划,如今认证类别已拓展至 56 种之多,其中仅有4种认证依赖产品碳足迹核算,分别为 ClimatePartner、Carbonfree by Climeco、CarbonTrust、Carbon Neutral by SCS;
产品碳足迹认证则聚焦于量化产品从生产、运输直至消费的全生命周期内,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,并以详实数据留存。企业借助产品碳足迹认证,能精准洞察产品碳排放状况,进而针对性地制定减排策略,实现低碳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目标。值得一提的是,若产品已完成碳足迹认证,便有资格申请气候友好认证,有望斩获绿标。
误区二:气候友好认证放之四海皆准
气候友好认证计划是亚马逊的独家举措,并非适用于所有电商平台,仅在亚马逊平台生效。不过,电商行业的绿色转型浪潮正汹涌来袭,Temu、Kickstarter 等平台也在紧锣密鼓筹备各自的可持续认证体系。部分绿标在阿里巴巴国际站、沃尔玛 built for better 项目中也能通用。
阿里巴巴国际站:EU Organic certifies、USDA、FSC等均可通用;
沃尔玛可持续发展商城Built for better:EU Organic certifies、FSC、GOTS等均可通用;
误区三:一个认证只能对应一个站点
虽说气候友好认证目前存在平台限制,但在亚马逊内部,一个绿标认证可在多个站点同步使用。当下,气候友好绿标种类已扩充至 56 种,卖家任选其一完成认证,便能获取绿标。目前,亚马逊气候友好认证已覆盖 14 个站点,包含欧洲 5 国(EU5)、美国(US)、澳大利亚(AU)、比利时(BE)、巴西(BR)、加拿大(CA)、墨西哥(MX)、波兰(PL)、瑞典(SE)、日本(JP)。这 56 种外部认证证书具备跨平台、跨区域的全球通用性,若想在其他平台使用,需参照对应平台的具体要求。
误区四:气候友好认证只为提升销量
气候友好认证的价值远超提升产品销量。它不仅能助力消费者迅速识别环保产品,还能成为跨境企业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有力武器。企业通过认证后,在社交媒体等站外平台积极宣扬自身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行动,有助于塑造负责任、重环保的优质品牌形象。当然,不可忽视的是,获得气候友好认证后,卖家在亚马逊平台能享受免费流量扶持。2024 年 12 月 9 日的开店大会数据显示,绿标商品页面浏览量平均增长 10%,点击率飙升 32 倍,销售额年均增长 12%。
误区五:气候友好认证只能付费办理
亚马逊气候友好认证申请途径主要有三种,前两种由亚马逊主导,完全免费,第三种则涉及第三方认证机构,需要付费。
1. 提交已有认证(免费):若产品已持有亚马逊认可的验厂型认证,比如 OEKO、FSC 等,可直接在后台开 case 提交材料,免费申请绿标。
2. 申请亚马逊自有认证(免费):卖家可在后台自主申请以下认证:紧凑型包装认证(针对轻量、小体积产品);二手认证(适用于电子产品、时尚产品);植物纤维制品认证(涵盖纺织品和服装、鞋类和配饰、家居用品、包装材料)。
3. 第三方审核认证(付费):卖家委托亚马逊认可的外部机构完成认证,拿到证书后,在后台开 case 提交材料申请上标,1 - 2 周后,产品链接下方便能展示绿标。
亚马逊 CPF 全球产品总监 Zac 曾公开表态,亚马逊以助力消费者轻松发掘并选购更可持续产品为使命,全力扶持绿色产品,着重展示绿标商品,立志将亚马逊打造成全球首屈一指的可持续购物平台。这预示着平台将持续加大对绿标产品的资源倾斜,进一步扩充绿标产品阵营,引导消费者更多地选择绿色商品。
0 回答
默认排序
时间排序
暂无评论,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