紧急!亚马逊新一轮“扫号”来袭!
近期,亚马逊又掀起大规模扫号风暴,波及范围广、行动速度快,引发行业和卖家高度关注。
一、亚马逊扫号风波
今年亚马逊 Prime Day 大促期间,卖家们除了关注业绩,还遭遇一波波 “扫号” 潮,许多卖家心力交瘁,近两天不少卖家在社交媒体称店铺无故被封。
从通知邮件可知,封店原因是涉嫌违反《亚马逊服务商业解决方案协议》第 3 条规定,亚马逊要求卖家通过面试验证账户信息和库存真实性。若未通过虚拟身份验证,店铺资金将依 “资金提现资格政策” 被冻结,店铺也会停用。
卖家对亚马逊的虚拟视频验证并不陌生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 5 月至今,亚马逊已进行六轮虚拟视频验证,主要针对疑似欺诈或高风险账户。亚马逊本意是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卖家运营符合平台规范,但近期频繁的大规模扫号,让众多卖家忧心忡忡。
其实,不久前亚马逊欧洲站曝出新型 “mufus” 关联扫号现象。被扫号的卖家体检报告显示 “mufus”,且此前都更改过营业执照或运营地址,主要涉及欧洲站点。
知情人士表示,“mufus 关联” 本质是地址关联问题。亚马逊检测到多个账号使用相同或关联的第三方地址(如海外仓地址、退货地址),即便其他方面无关联,也会被判定为 “违规关联”。
业内人士指出,还有些情况易导致卖家踩雷。比如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地址(许多中国卖家将美国居民住宅地址设为退货地址,引发大量投诉)、注册信息与地址矛盾(公司注册在中国,退货地址却是美国住宅),甚至 VAT 税务地址也可能有影响。
二、高频扫号行动或与NCA联合行动有关
值得注意的是,亚马逊近期高频扫号行动可能与上周英国国家犯罪调查局(NCA)的联合行动有关。
此前,英国国家犯罪调查局(NCA)发布消息,称过去一年针对高风险公司注册地展开专项调查,共查封 1.15 万家涉嫌欺诈、洗钱等犯罪活动的空壳公司。
报道称,此次 NCA 行动重点监控 “公司代理注册机构” 及一批高风险注册地的公司地址,涉及公司类型广泛,包括仅纸面存在的空壳公司,以及用虚假或不实信息注册、长期未经营或不合规的各类企业实体。
NCA 还透露,伦敦某一地址注册了 4000 至 5000 家企业,其中不少实际业务存在感极低,且与中国乃至全球的跨境电商、供应链企业存在多重关联。
随着英国 NCA 联合行动推进,亚马逊欧洲站短时间内展开大范围 “扫号” 行动,对涉及高风险公司、空壳公司背景的卖家账户进行清查、封停或要求补充合规材料,这场行动直接席卷整个欧洲跨境电商市场。
请关注小牛站外公众号获得更多干货,添加客服开通会员还可享受免费的站外引流渠道:
自助下单网址:www.xndeals.com
0 回答
默认排序
时间排序
暂无评论,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!